栏目分类国军五大主力,四个都是抗日王牌,战绩一般的18军为何也入选了?
你的位置:腾讯分分彩唯一官方网站 > 新闻动态 >国军五大主力,四个都是抗日王牌,战绩一般的18军为何也入选了?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4:14 点击次数:138【在抗战结束后至解放战争时期,国民革命军中战斗力最强、装备最优的五个军级作战单位,被称作“国军五大主力”。】
1946年那会儿,有个“军事整编会议”,会上首次提到了五大王牌军队。这些部队啊,大都是抗日那会儿的精兵强将,跟日本鬼子打仗打出了大名气。
按照来源的不同,我们可以把五大主力分成两大类:
有一些是远征军里的顶尖部队,比如新一军和新六军就是典型例子,它们是由驻印军改编而成的正宗美式装备军队,在东南亚反击战时名声大噪。
在国内战场上,有两支特别厉害的部队,第五军和第七十四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这两支部队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,表现相当抢眼,可以说是中国军队里的明星部队。
第5军在昆仑关跟日军最精锐的师团拼死打斗,直接硬碰硬;第74军在上高会战里一下子干掉了上万日军。这两大部队都展现了中国军队的威风。
不过,在这五支队伍当中,第18军可真是有点特别。
跟其他几个军队比起来,18军不管是在荣誉方面,还是在战斗成果和战功上,都显得有些不足。特别是跟同样在国内战场上奋战的74军相比,那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,简直就是很明显。
抗战结束后,为啥18军能换上美械武器,最后还跻身国军五大主力行列呢?这其中的缘由,说起来也挺有意思。抗战那会儿,18军可是立下了不少战功,战斗力相当强悍。所以,抗战一结束,他们就有机会换上了先进的美械装备。这装备一换,战斗力更是直线上升。再加上,18军的将士们个个都是训练有素,作战勇猛,纪律严明。这样的队伍,自然是国军中的佼佼者。所以,后来他们就被评为了国军五大主力之一,这也是实至名归的事情。总的来说,18军能取得这样的成就,靠的不仅是装备的优势,更是他们自身的努力和实力。
【02】
和18军相比,其他那四个军可都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顶尖部队。
早在1938年那会儿,第5军就成了首个受到特别关照的王牌部队。那时候啊,他们手底下的200师,在整个国军里头,可是独一份儿的机械化师,坦克、汽车啥的,装备得那叫一个齐全。
有了各种资源的强力后盾,第5军的战斗力在当时那可是顶呱呱,稳居榜首。到了1939年那场实战演习,第5军轻松在国民革命军陆军里拔得头筹,毫无压力。
第5军不仅吃得不少,而且战绩也是相当出色。
1939年,就在那年演习落幕后的12月份,第5军因为昆仑关战役一战成名,彻底坐实了他们作为王牌的称号,不容置疑。
昆仑关战役那会儿,第5军可是硬碰硬地跟日军里的顶尖部队,广岛第5师团干上了。他们把5师团里的21旅团打得落花流水,那叫一个惨。而且,还直接干掉了21旅团的头头,中村正雄少将。
虽然咱们军队打死的日本军官看起来数量不少,但大都是因为在游击战或者意外啥的干掉的。要说在正面战场上,直接跟敌人硬碰硬,还把敌军旅团长这种高级别的军官给打死了,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多。
之后,第5军一加入远征军,名声就更响了。200师在同古那场保卫战里,成功挡住了敌人两个师团的猛攻;而新22师在斯瓦河那场阻击战上,让日军4500人吃了大亏,伤亡惨重。
第5军打得挺好,但要说表现最抢眼的,还得是张灵甫特别称赞的第74军,他们真的是更上一层楼。
跟第5军比起来,第74军在武器装备上可没得到啥特别优待,完全是靠战场上真刀真枪磨炼出来的。这支部队参与了整整2场大型会战,数量高达14次,说它是抗战中的佼佼者,那真的是毫无争议。
这里有个统计,说到国军和日军打的22场特别关键的仗里,74军参加了14场,这可是全军里最多的,简直就是国军的“救火英雄”。
除了昆仑关战役,在那些国军少数能狠狠打击日军的战斗中,74军都扮演了重要角色。这些战役里,74军都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,让日军吃了不少苦头。
在万家岭那场大战里,74军可是挑了大梁,把日军的106师团给狠狠收拾了一顿。说到上高战役,那更是74军的高光时刻,他们火力全开,把日军的34师团打了个落花流水。这两场硬仗打下来,74军都干掉了日军一万多人。
再说说武汉、长沙、常德、湘西这几场大战,74军对抗的,可都是日军里顶呱呱、战斗力爆棚的野战精锐。
说实话,74军在抗战那会儿,真的是中国军队里的佼佼者,战绩辉煌,拿这个荣誉头衔那是当之无愧。
【03】
除了咱们国家那两支顶尖部队,你看新1军和新6军,从它们的编号就能猜出是新建的。这两支队伍,可都是货真价实的美式军队。
1942年第一次远征打了败仗后,孙立人带的新38师和廖耀湘带的新22师没直接回国,他们去了印度。在那里,靠着英美两国的帮忙,两支部队进行了重新的训练和准备。
就是靠着这两个师,后来新1军和新6军才成功建立了起来。
在印度集训那会儿,美军和英军简直就像当地的土豪大户,一个掏腰包,一个动手干。美军慷慨解囊,提供了各种武器装备,而英军呢,则包揽了后勤保障的活儿。这样一来,国军士兵们可真是享了福,破天荒地每顿饭都能吃上肉了。
靠着出色的后勤保障和严格的训练,新38师和新22师战斗力爆棚,他们在孟关成功击败了日军的王牌部队18师团和55师团。
然后,两边军队都开始扩充兵力,新38师和新30师合并成了新的第1军,另一边,新22师联合14师和50师,组建了新的第6军。
虽说这些部队都是刚建立起来的,但它们的战斗力在全国那可是顶呱呱的。
从1943年开始,一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那会儿,咱们驻在印度那边的新1军和新6军,联手干掉了七万多日本鬼子。你想想,就这两个军,人数不算特别多,但在国内,就算是两个集团军加起来,都不一定能打出这样的好成绩。
大概在1945年那会儿,国内虽然有不少部队被叫做美械部队,但大多数都是名不符实。真正能算得上是装备了美式武器的,其实就只有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队伍。
要说战斗力和战斗成果,新1军和新6军那绝对是顶呱呱的王牌军,入选五大主力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。
【04】
看完了前面四支队伍的表现,再转头看 18 军,就感觉有点不那么协调了。
18军可是土木系里的领头羊,很早就成立了,他们参与过好几场大型战斗,比如淞沪会战、鄂西大战、枣宜交锋、还有湘西会战,主要就是这些。
而且说起来,18军的表现也就一般般。在淞沪会战那会儿,他们跟日军的第11师团拼得挺狠,那会儿还算挺出色的。可一到武汉会战,他们的任务就变成了守侧翼了。
抗战那会儿的18军,在宜昌那场保卫战里可是露了一手,这算是他们少有的高光时刻,也给宜昌那场恶战添了点光彩。
不过话说回来,要是跟74军在国内打的那些大型恶战比起来,18军的表现就显得稍微差了点儿。
其实,18军虽然成绩不算突出,但能跻身五大主力的行列,原因挺直白,就是因为它是陈诚土木系的核心力量。
说起土木,大家心里都明白,指的就是那支威名赫赫的十八军,而十八军,也等同于土木这个称呼。陈诚经常对十八军进行调动,他会把十八军下面的部队抽调出来,安排到其他部队中去,有时候还会把这些部队扩编成新的军队。
比如说,18军里的14师后来发展成了54军,55师则组建成了94军,而96师被并入了79军当中。
由于经常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抽调和调动,18军很难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。有的师可能昨天才刚刚加入18军,结果没过几天就又被调走了,去参与组建新的军队。
在这种情况下,18军真的很难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了,基本上就只有那个一直都很完整的11师,还算得上是18军的主力。但陈诚呢,他又不想让自己的部队受到太大的伤害。
第5军在昆仑关那一仗打得确实漂亮,但战斗结束时,部队损失特别大,陈诚心里头真是难以接受这个现实。
这种如获至宝的心态,让18师很难被分配到那些艰巨的战斗任务。久而久之,18军里就开始弥漫起一种不太积极参与战斗的氛围,就像是去打个酱油一样轻松。
不过呢,因为18军分出了好多部队,再加上陈诚特别看重,所以18军就像是个展示用的队伍,虽然没怎么上过战场,但名声却响当当的。
没错,18军有个特别出名的战斗,那就是石牌保卫战。在这场战斗中,胡琏带领的11师让18军的名声大噪。
作为土木系的老大,土木系那么多部队,肯定得有个拿得出手的招牌和代表,所以,18军这个中坚力量就被推到了台前。
18军这个顶尖的位置,说白了就是为了平衡军队里的各个小圈子而搞出来的。它就像是土木系和陈诚系的金字招牌,最后跟其他四个顶尖部队一起,组成了五大精锐部队。
【05】
虽然咱们部队现在跻身五大主力之中,也换上了美式武器,但战斗力这东西,光靠装备好可不行。
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新1军、新6军、第5军以及74军,可真是让我军头疼不已。
在东北战场上,新1军和新6军那可是绝对的扛把子。杜聿明带着几路远征军,从山海关一路杀到了松花江,把101追得那叫一个狼狈,差点就要跑到苏联去当游击队了。
新6军刚到东北那会儿,我军曾有两个纵队一起围攻他们一个加强团,结果却没打赢。这事儿让廖耀湘嚣张得不行,他大放厥词,说自己一个师就能打败林彪的整个军。
第5军和74军是华东战场上的两大猛将。第5军主要在华东地区打仗,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,几乎就没怎么败过,所以有了“遇到五军不交锋”的说法。
74军那可是响当当的劲旅,在涟水那一仗,给华东野战军制造了不少麻烦。后来啊,74军在孟良崮吃了败仗,华东野战军那是下了血本,差不多派了五个步兵纵队外加一个特战纵队,兵力足足是对方的五倍,这才把他们给围歼了。
说起来,18军的名头似乎有点和实际不太对得上。
解放战争时期,第18军出现在苏北和山东两个战场上。在苏北那边,他们有个团被粟裕给打垮了,啥便宜也没占到。
之后在山东的巨野战斗中,他们又折损了一个团。再到孟良崮战役时,原本该去增援74师的那部分兵力,却一直被3纵死死拦住,根本过不去。
在淮海大战那会儿,18军和黄维兵团一块儿被打垮了,他们表现平平,一点都没看出像是五大精锐部队该有的模样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